We’re putting the final touches on our new badges platform. Badge issuance remains temporarily paused, but all completions are being recorded and will be fulfilled once the platform is live.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GuanYo Dong
Subscriber

一樣以案例來說


2D仿真中有core的位置,材料畫素(x1,y1,z)=2.8 ,z只有單一值,因為2D就是Z=定值的平面
對應3D中,材料畫素(x1,y1,z1)=3.48, (x1,y1,z2)=1.44 
其中x1,y1固定, z1為core厚度範圍,z2為cladding範圍
比如案例假設仿真範圍Z 1.2um,有12個格子,大概其中第6~7兩個格子是3.48,其他1.44,這是我們core厚度跟位置決定的
我們是把x1 y1 分布的多個z1,z2的3.48跟1.44轉換成了2D中一個2.8的值,等校折射率是Z方向的材料簡化來的,3.48跟1.44的邊緣就是根據core的Z方向邊界而來
沒有core的區域就都是cladding材料

你說的中間狀態,是說優化完不是min或是max的折射率?
假設2D仿真中,一個區域優化完為2.16(剛好是案例1.44跟2.8的中間值),優化函數會根據連續性算出在XY平面上怎麼分布一半的2.8跟一半的1.44,假設結果是左上三角為2.8,右下三角為1.44,那轉換為3D就是左上三角2.8的位置厚度Z方向有3.48跟1.44分布,根據core設計來分Z的區域,水平X Y部分的座標會跟2D完全一樣,所以有2.8的XY位置,就是後來有3.48的XY位置,不用做轉換。

這樣有沒有解答到?

莎益博 董冠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