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Learning Forum › Forums › Discuss Simulation › Photonics – Chinese › Lumopt 2D转3D问题: › Reply To: Lumopt 2D转3D问题:
再次感谢您的认真回复!!但是还是有些不太理解的地方需要向您请教:
首先,可能是之前我的表述有误,导致您理解出现了偏差,在此深表歉意。“请问在3D仿真中同一个XY坐标对应不同的z的值,即XY平面上的同一位置的不同高度的像素,折射率难道不是相同的吗?还是说不同高度的像素也是单独变化的?”,这里我想表达的其实是限定在core中,根据您的回答,在core中,XY平面上的同一位置的不同高度的像素,折射率相同。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其次,Optimizable Geometry - Python API – Ansys Optics 您给出的网址我也已经仔细阅读了几遍,但还是没太理解您的意思,十分抱歉。所以我还是不太清楚2D仿真转移到3D仿真,每个像素的折射率具体是如何对应转变的,特别是那些处于折射率上下边界值之间(1.44和2.8之间的)的像素点。可能还得烦请您进行解释。(包括之间提出的的3~5问题)辛苦老师。
最后,还有就是对于优化流程的询问:按照官网的介绍,先进行2D的拓扑优化,得到一个相对较好的值之后,将其转入3D仿真中继续进行优化,等到3D优化接近收敛时,进行二值化以及后续的DFM等相关操作。请问,在2D仿真得到较好的结果后,是直接导入3D仿真中(不进行二值化,即β = 1);还是说进行部分二值化后(例如β值达到10,根据官网示例),然后再导入3D仿真?如果是将2D仿真得到的结果完全二值化后再导入3D仿真中,则不存在我所疑惑的折射率从2D如何转变到3D的问题,但是根据官网和经验所言,导入处于灰度或者部分灰度阶段的模型到3D仿真中,往往能更快的获得收敛,因为参数空间的变化范围更大,更容易优化的进行。所以可能在导入3D时,还是存在那些处于“中间态”的像素(折射率位于上下边界值之间),因而还要烦请您进行解答!!
真诚的感谢您不厌其烦的认真回复,再次烦请您能在百忙中抽空查看,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